又逢中秋佳节,真心祝福情切,明明圆月无缺,淡淡桂影微斜,落落清辉分外洁,绵绵送温馨体贴,不论天涯海角,我的思念不绝,越过千山万水,你我真情不灭。中秋节,愿将此月暂借,祝君花好月圆家和谐。
中秋节的由来
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关于中秋节的传说
传说之一:嫦娥奔月
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,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,但后羿不舍得吃下,就交于嫦娥保管。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,逼迫嫦娥交出仙药,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,便向天上飞去。当日正是八月十五,月亮又大又亮,因不舍后羿,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,从此长居广寒宫。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,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。
传说之二:吴刚折桂
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。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。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朝西河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错误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处。李白诗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”的记载。
传说之三:玄宗故事
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,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,于是天师作法,三人一起步上青云,漫游月宫。但宫前有守卫森严,无法进入,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。在此之际,忽闻仙声阵阵,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,于是默记心中。这正是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!”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,自己谱曲编舞,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“霓裳羽衣曲”。
"情满中秋,欢度佳节"主题活动
为了欢度中秋,营造浓浓的节日气氛,更为了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及有关知识,各班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。
做月饼
牛津班、哈佛班的老师精心组织了家长会,并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月饼。细心的家长朋友们还自己带了各种各样的馅料、面粉等,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下,兴奋地亲手做了五颜六色的月饼作为中秋礼物送给家人,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绘画、手工大赛
小班的老师精心准备了涂鸦大赛,让幼儿认识中秋节和了解中秋节的缘由,激发幼儿探索与动手的兴趣,体验成功的乐趣;中班、大班通过歌曲、图片、故事、制作等形式,让幼儿知晓中秋节的许多趣事,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。
幼儿园给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月饼,孩子们个个都吃的津津有味,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。
通过此次“情满中秋,欢度佳节”中秋主题活动,孩子们不但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和文化背景,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,同时,家长的参与,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,让幼儿体会到浓浓的节日氛围。
月光皎皎,月饼甜甜,月桂香香,月儿圆圆,千江月明千江水,万里花飘万里情,良辰吉日里遥寄思念,花好月圆中放飞祝福,感谢家长朋友们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爱护,启童星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敬祝您中秋快乐,合家幸福。